在大家的朋友圈,有沒有在網絡上偶然加上的好友。他們的身份大多是“富二代”“部隊軍官”,不僅溫柔帥氣,還是投資理財的“高手”,常常要帶著你一塊兒“投資”賺大錢……
遇到這種情況,千萬不要相信,往往這就是騙局的開始。記者從杭州市臨平區公安局了解到,自11月以來臨平發生多起網絡交友詐騙案件,且涉案金額較高,受害人以30歲到50歲的女性為主。
2021年11月24日,受害人錢女士(50余歲,某店鋪店主)報案稱:10月初,其在網上結識一名陌生網友,對方體貼入微,兩人逐漸建立信任關系。對方向其介紹投資虛擬幣并發來一個APP下載鏈接,李女士下載后在對方的指導下進行操作,大額投入后發現無法提現,方知被騙。
2021年11月26日,受害人張女士(50余歲,某店鋪店主)報案稱:11月初,其在網上結識一陌生網友,對方自稱“部隊軍官”,兩人交流頻繁,張女士也日益信任對方。對方稱認識某企業“高管”,并向其介紹推薦一個投資平臺,聲稱掌握“內部消息”,并發來網站鏈接。張女士信以為真,在網站內大額投入后發現無法提現,方知被騙。
2021年11月27日,受害人李女士(40余歲,無業)報案稱:11月10日,一陌生網友添加其好友,兩人交流頻繁,感情逐漸升溫。對方稱可以帶其在某平臺買基金賺錢。李女士在對方的誘導下,多次通過網銀向對方提供的銀行卡轉賬,直至被對方拉黑后,方知被騙。
縱觀這幾個典型的案件,不難發現,這類詐騙案件都是有套路的,往往分成三步走:培養感情、取得信任;引誘投資、小額回報;大額投入、騙取錢財。簡單來說:嫌疑人會通過各種社交平臺添加好友,通過頻繁聊天、體貼關懷等方式,建立信任,甚至確立戀愛關系。關系穩定后,嫌疑人聲稱自己善于投資理財,或是掌握某投資平臺的規律,引誘其到自制平臺進行投資,甚至提供賬號讓其幫忙管理。待受害人抱著試試看的心態小額投入幾筆,嫌疑人通過后臺操作讓其小賺幾筆。等到其嘗到甜頭后,嫌疑人會繼續慫恿其加大投入,等到大額投入后受害人卻發現無法提現,這時候才發現上當受騙。
民警提醒大家:網上交友前,務必認真核實對方身份,凡是網友自稱是“程序員”“技術員”,以“有內幕消息”“有專家老師指導”或者“知道系統漏洞”“穩賺不賠”等理由誘導進行投資、賭博的,都是詐騙。想要網絡投資的,也一定要認準正規金融機構,慎之又慎。萬一遇到詐騙,及時撥打110報警或全國反詐專線96110咨詢。((記者 駱靜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