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ieldset id="26ue2"><table id="26ue2"></table></fieldset>
  • <ul id="26ue2"></ul>
  • <center id="26ue2"></center>
    您的位置:首頁 >金融 >

    “花式”消費貸嘩眾取寵 “拍腦袋”產品毫無市場價值

    2021-06-09 09:05:42 來源:中華工商時報

    從“彩禮貸”“墓地貸”再到“三胎貸”,類似的特色消費信貸產品貸款并不少見。雖然貸款名字花樣翻新,本質上還是消費貸,滿足了特定用戶的需求,但部分產品在營銷方式上大搞噱頭,引起公眾焦慮情緒,不僅反映出金融機構業務發展面臨困境,也折射當下部分公民超前消費、過度負債的消費觀。

    明明就是常見的消費貸,卻改頭換面,玩弄文字游戲,裝扮成所謂的“彩禮貸”“墓地貸”“三胎貸”,讓用戶感到新奇,引起公眾和媒體的關注,傳播效果非常好,真正辦理業務的卻極少。由此可見,這實際上就是一種營銷炒作噱頭,金融機構用“花式”消費貸制作新聞話題,當作“誘餌”來吸引輿論流量,雖然對業務發展沒啥幫助,但省了一大筆宣傳費用,還能博得個金融創新的名聲。

    經過多年的推廣發展,消費貸業務已經覆蓋了很多消費領域,諸如房貸、車貸、裝修貸、教育貸款等,給用戶提供了信用貸款服務,得以實現超前消費,也刺激了居民消費,促進經濟增長,乃是一個發揮出巨大作用的金融工具。不過,消費貸業務的市場競爭也很激烈,金融機構為了爭搶客戶和業務,耗費了大量的精力和資源,經過高速增長階段之后,消費貸也趨于平穩,金融機構迫于業績壓力,就開始玩起了“花式”消費貸。

    任何一款金融產品的設計,都需要綜合考慮費用、潛在用戶數量、業務增長前景、風險等各種因素,符合一定標準,并通過內部評估審議后,才會適時推向市場。由于傳統消費貸市場已經成熟,沒有太大的開拓空間,金融機構就以創新的名義,不斷試水新的業務場景,以期挖掘出一個新的藍海市場,諸如“月子分期”“彩禮貸”“墓地貸”“三胎貸”等消費貸產品,都是這樣催生出來的。

    理想很豐滿,現實卻很骨感。新消費貸業務場景存在很多缺陷,比如覆蓋面較窄,用戶群有限,需求不旺盛,開發難度大,市場培育期長等,均令這些產品淪為華而不實,除了剛推出時激起大眾的圍觀熱情,隨后就悄無聲息了。而且,部分“花式”消費貸產品乃是為了炒作噱頭,借機“蹭熱點”,為了搶速度,完全沒有充足的時間去思考、論證、評估,則就變成了“拍腦袋”產品,毫無市場價值。

    此前,央行表示,監管部門支持銀行在風險可控、審慎合規的前提下結合實體經濟的實際需要來創新針對性的產品服務,對于有悖公序良俗、與國家大政方針背道而馳的做法及時予以糾正。因此,金融機構應慎重創新,不要一味追求廣告效果,而隨意包裝產品,忽視“花式”消費貸的市場風險和不良影響。同時,要嚴守金融風險,遵守法律和行業規定,嚴控消費貸用途流向,防止違規流向樓市、股市,埋下金融安全隱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