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的理財市場上,基金話題的熱度再次升溫。眾多新老基民發現,春節后被套的基金悄然解套,同時市場再出爆款基金。記者近日調查了解到,與以往各種借勢促銷的花式活動相比,近期基金的銷售方顯得安靜了許多。業內人士分析了其中內情。
直播包裝偃旗息鼓
記者連日來登錄多家基金公司、券商以及第三方銷售平臺了解到,基金直播活動寥寥,同時那些曾把明星基金經理進行娛樂化包裝的行為也偃旗息鼓。在新型基金發行環節,銷售渠道主要介紹基金的特點和認購流程,沒有去年大熱的撒紅包促銷活動。有一些年輕基民甚至吐槽,目前的基金銷售很“無趣”。
業內人士透露,去年多方大力促銷基金,吸引了“90后”“00后”年輕群體。在基金公司比拼銷售業績的壓力下,多家基金公司開始包裝明星基金經理進直播間,有的甚至把基金經理的顏值當成炒作賣點。多方力量慫恿年輕投資者如同粉絲追星般購買基金。而今年春節后,基金行情分化嚴重,很多曾經被大肆包裝炒作的基金表現不佳,眾多基民在遭受損失后逐漸清醒過來:顏值當不了飯吃,還得看基金經理的真本事。
專業做法更受推崇
多位金融業內人士指出,投資者確實需要有趣的互動形式,但是在基金銷售環節,必須要有嚴格的規范原則。日前,中國基金業協會發布了《公募基金直播業務專題討論會會議紀要》,針對基金直播娛樂化、紅包發放不規范等長期存在的問題給出了規范和實操建議:對于直播中發放現金紅包、實物及抽獎等吸引投資者觀看的做法,要求發放紅包不得與具體基金產品宣傳推介等銷售活動混同,不得存在誘導、刺激基金銷售或保有量等傾向,不得以增加基金收益率等形式將獎勵金額和基金收益混同,不得將開戶、購買、持有基金產品作為投資者獲取紅包的條件,不得定向用于交易滿減抵扣、費用抵扣或指定其與單一基金產品掛鉤。此舉被業內認為有利于體現基金行業的專業性,提示各方嚴格遵守宣傳推介的相關法律法規。
此外,一些業內的專業做法也受到推崇。例如在基金銷售環節,一些基金公司重視對基金經理風格的傳播,讓投資者能充分了解基金的風險收益特征和基金經理的投資風格。在投資者認購后,基金公司為他們提供熱點答疑等內容的解讀,引導他們理性度過市場震蕩分化階段。多方人士希望基金行業追求有質量的規模增長,讓那些長期業績經過多輪考驗的優秀基金經理真正成為人們理財的幫手。
(本報記者劉英潮)